[簡歷]
吳仁寶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蘇省江陰縣華墅鄉(xiāng)吳家基。1957年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以來,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,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建設成為享譽海內外的“天下第一村”。吳仁寶曾任江蘇省江陰縣委書記、江蘇省政協(xié)常委。他是黨的十大、十一大、十七大代表,第六、七、八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3月18日,原華西村黨委書記吳仁寶因病去世,享年85歲。他被稱為“中國最有名的農民”,曾將貧窮落后的華西村建設成為中國公認的“天下第一村”。他曾于2005年作為封面人物登上美國《時代》周刊。直到吳仁寶去世前幾天,他還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做演講。
據新華社、《南方人物周刊》報道
兒子回憶
“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”
關于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去世的消息,記者18日聯(lián)系了吳仁寶之子,華西村黨委書記、主任,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(xié)恩。吳協(xié)恩在電話中向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。吳協(xié)恩表示,父親去世時,家人都在身邊,該交代的事情也都交代了,所以去得很安詳,沒留下什么遺憾。他表示,父親去世時依然關注著華西村的發(fā)展,并叮囑他繼續(xù)帶領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“父親生前一再說,看到有人窮就心疼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。無論什么時候,華西村都將在黨的領導下,走共同富裕之路。華西村走這條路的決心不會動搖!
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18日也表示,吳仁寶雖然身患癌癥,但一直心系華西村的發(fā)展。直到去世前幾天,他還在為到華西村參觀的游客做演講,介紹華西村經濟社會發(fā)展情況。他還表示,吳仁寶罹患癌癥的消息華西村很多人都知道,在他去世前,很多村民都輪番到家中探望他。
媒體印象
“盡管讀書不多,卻有天生的演講能力”
華西村的村口,豎有一面巨大的宣傳牌,上面寫著吳仁寶的兩句名言:“家有黃金數噸,一天也只能吃三頓;豪華房子獨占鰲頭,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”。吳仁寶參加工作近60年,作為中國首富之村的“當家人”,他卻給自己立了一條“三不”規(guī)矩:不拿全村最高工資,不住全村最好房子,不拿全村最高獎金。當華西村農民已住進第六代別墅,吳仁寶現在依然居住在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簡陋老房里。
吳仁寶每天堅持工作10多個小時:早晨5點多起床,收聽新聞、檢查村容、察看企業(yè)、接待游客、參加會議,還時常與村民座談,了解生產生活情況……一直要忙到夜里12點,睡眠僅五六個小時。
記者曾于2008年6月進行“改革開放三十年”專題報道時前往天下第一村華西村進行實地采訪。當時,老書記吳仁寶盡管已經年近八旬,卻依然精神矍鑠。這個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走起路來依然虎虎生風,說起話來也是干凈利落,聲如洪鐘。
吳仁寶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流的口才。盡管讀書不多,但吳仁寶卻有一種天生的演講能力,能把一些很深刻的道理深入淺出的讓聽眾明白,盡管“土得掉渣”,但卻生動形象。每每逗得臺下觀眾哈哈大笑。即便講上兩三個小時,他依舊思路清晰。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“農民思想家”。
發(fā)展之路
從“窮得叮當響”到亮相紐約時報廣場
2011年11月10日,華西村形象宣傳片結束了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為期兩個月的亮相。兩個月來,每天50次的播放頻率,刺激著世界各地到此的游人,傳遞著華西村跨出國門的雄心。
這期間,華西村建村50周年慶典辦得轟轟烈烈。投資30億建成的328米高樓比肩北京最高樓;樓內置一頭重一噸、價值3億人民幣的金牛,加上各種裝飾,整幢樓價值近五十億;而村后龍砂山上的“萬米長城”、“小天安門”和“美國白宮”,是來華西村游覽和學習的國人眼中的神奇景觀……
華西村剛組建時,面積只有0.96平方公里,人口667人,窮得叮當響。在“以糧為綱”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末,吳仁寶率領村民辦起了一家小五金廠,這座“地下工廠”運營10年,給華西人創(chuàng)造了上百萬元的利潤,也是華西村走向共同富裕的第一個臺階。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吳仁寶大膽解放思想,發(fā)展多種經營,很快使集體收入達到上億元。經過幾十年的發(fā)展,如今的華西村方圓35平方公里,人口3.5萬,南有“錢莊”(工業(yè)區(qū)),北有“糧倉”(農業(yè)區(qū)),中間是村民生活的“天堂”(生活區(qū)),全村總資產超過160億元,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,上交利稅超過8億元。
“華西中心村內,外出就讀的大學生回村率是200%,他們不僅自己回來了,而且還會帶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,甚至帶同學回來。”華西村宣傳科趙開軍自豪地說。
“回來有房子、車子,也不用找工作,我為什么要在外面?”從華僑大學畢業(yè)回村的趙龍賢說。和他同一年回村的李梅紅之前就讀徐州空軍學院,“和身邊同學唯一不同的,就是優(yōu)越感!
[聲音]
“實事求是最難”
“我個人來說,對我自己的評價,從性格來說可能和別人有不同之處。一是我的性格,無論什么事情都要以很快的速度去辦,如果不辦,我睡不著覺;二是我辦這個事情,會反復思考利弊關系,不脫離實事求是、依法辦事。但是我說,實事求是最難,有時候,為了對付一些情況不能實事求是,最終來實現我自己的實事求是。”
“華西村離得開我,也離不開我。為什么?從現在來看離得開我了,從過去,可能離不開我。我華西建村50周年,我叫新書記開幕,我搞閉幕。所以我這個50年可以說起到很主要的作用,F在開始今后的50年,就不需要我了,他們去開幕了,我就閉幕了,F在我個人,還要關心方針政策,黨紀國法,管好自己,這些還要考慮考慮!
“50年代是聽,上面說的只要我們聽。上面浮夸風我也聽了,浮夸風的時候我也是積極分子,我也報過一畝地收3700斤糧食,旁邊的一個鄉(xiāng)說,他們收一萬斤,我就說你一萬斤是假的,我不相信,實際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。自己假了還說人家假。后來毛主席召開七千人大會,到那時我才堅決糾正浮夸風。
60年代我是頂。60年代又有領導來叫我怎么搞、怎么搞,我說我不聽了,領導不滿意,說吳仁寶是驕傲自滿,目中無人,獨立王國。我說怎么搞的,后來想想不對,明著頂是要吃虧的,我就想暗著頂。從此以后,不管哪個領導來指導什么,我都當面答應:謝謝領導關心。領導走了以后,不符合華西實際的絕不執(zhí)行。
70年代是拼,拼命大干社會主義,以糧為綱,旱田改水田,兩熟改三熟。農民搞得辛辛苦苦還只是溫飽。所以我的缺點主要在這30年。以前的力氣花得大,人還辛苦,但效果不好,現在沒有原來苦,但是大家好了!
[爭議]
華西村搞世襲?“天下第一村”傳奇還能持續(xù)多久
吳仁寶治下的華西村一直以來飽受爭議。他被認為是這個“獨立王國”的“國君”。各種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與行為,是吳仁寶及華西村在經濟成功之后的一種資本轉化,如同富人的成功總要通過慈善和捐款來轉化一樣,他需要這種表征:把經濟地位轉化為另外一種地位。
對于只讀過幾年私塾,卻執(zhí)掌一個村級政權四五十年的吳仁寶來說,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成就。
自1961年建村以來,這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、村民連吃飽飯都困難的村莊,蛻變?yōu)?010年銷售收入512億元、人均純收入8.5萬元的超級企業(yè)集團,村民都變身為股份持有者。
嚴格說來,華西并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,因為它有嚴苛的村規(guī)民約;它與純市場經濟的股份制也不同,村民的股份無法抽回,如果離開,一切浮華轉瞬成空。因此,華西村注定是一個無法復制的成功。
在這個典型背后,鮮為人知的是,華西村已經成為吳仁寶家族控制的企業(yè)。有研究者統(tǒng)計后指出,吳仁寶4個兒子可支配的可用資金(可用資金被定義為扣除所得稅后的凈利潤)占華西村資金總量的90.7%(據《北京青年報》2003年7月17日)。
從黨內職務來看,華西村黨委的五十多人中,“以吳家為核心的圈子達到36人,占黨委總人數的72%”(2003年07月16日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)。有學者整理了42年來華西歷任村干部的名單,一個不變的事實是,華西村最高掌權者始終是吳仁寶。
吳仁寶曾經說,“如果我吳仁寶搞個體,華西這些財富就是我一家的了!
但是,華西并沒有走上這條路,他們現在還在堅持集體主義道路。記者曾和吳仁寶及其兒子輩、孫子輩的人交流,感受到他們思想活躍、眼界開闊,與很多現代市民不同的是,他們頭腦里集體不散的意識非常強烈。
學者指出,吳仁寶之所以能在華西屹立50年不倒,關鍵在于“兩頭保持一致”:對底下,一定滿足他們(的需求),不斷地滿足他們,總是比外面超前;對上面,他有著高度的政治敏感,永遠走在時代前列。
吳仁寶在學大寨時期辦工廠,在“蘇南模式”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初興之時開始走集體股份制,在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式微之際搭起海運、航空、金融、旅游的轉型平臺;政治上則從政治掛帥的年代,集體主義的“主體思想”勇立潮頭,一路先進“典型”……
但是集體的不朽如同南街村的“永動機”一樣,令人生疑。吳仁寶說村民希望他活到1000歲,但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。隨著“一分五統(tǒng)”政策下的并村擴張,“拆遷”矛盾在這個“集體王國”中也日益凸顯。
如學者所言,華西村和吳仁寶迎來了“后集體主義時代”的各種挑戰(zhàn)。以家族掌控的集體,能否不朽?吳仁寶作為華西村的精神和物質領袖能否不朽?他的后來者能否順當地安排吳仁寶留下來的政治、經濟乃至道德遺產?這一傳奇還能持續(xù)多久?
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。 |